

Description
倘若聖父論是關乎萬物萬理的存在基礎,基督論是關於新存在的基礎,那麼聖靈論便是人能體驗新存在的基礎。
然而,現實中為何有些信徒最害怕聖靈論,並對它有陌生感呢?
作者楊牧谷博士闡述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興起的「第三波靈恩運動」,怎樣為華人教會帶來衝擊,他試圖探討第三波的神學,以世界觀、天國觀、聖靈觀、教會觀、醫治與說預言等作分析及評估,指出它的可能偏差和引發的問題。
本書嘗試打破華人教會對聖靈論的陌生感,並對「第三波靈恩運動」作出全面的歷史回顧與神學反思。
二十年前楊牧谷博士對靈恩運動的神學反思,對今天的華人教會仍極具參考價值。
作者簡介
楊牧谷,中學畢業後,曾於中華神學院、海外神學院及香港浸信會神學院讀書,於一九六八至七三年間,曾任證道出版社編輯主任。七四年至七五年赴亞蘇撒大學,得文學學士及碩士;之後轉往愛丁堡大學修讀,得道學學士學位。再往劍橋大學,於一九八一年獲哲學博士,即返港事奉。八一年至八七年間在中文大學任教,之後便全時間從事研究和寫作,主領專題講座,並於主日在各教會證道。
ISBN:9627409081
出版社:卓越書樓
出版日期:1991-3-1
頁數:262頁
然而,現實中為何有些信徒最害怕聖靈論,並對它有陌生感呢?
作者楊牧谷博士闡述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興起的「第三波靈恩運動」,怎樣為華人教會帶來衝擊,他試圖探討第三波的神學,以世界觀、天國觀、聖靈觀、教會觀、醫治與說預言等作分析及評估,指出它的可能偏差和引發的問題。
本書嘗試打破華人教會對聖靈論的陌生感,並對「第三波靈恩運動」作出全面的歷史回顧與神學反思。
二十年前楊牧谷博士對靈恩運動的神學反思,對今天的華人教會仍極具參考價值。
作者簡介
楊牧谷,中學畢業後,曾於中華神學院、海外神學院及香港浸信會神學院讀書,於一九六八至七三年間,曾任證道出版社編輯主任。七四年至七五年赴亞蘇撒大學,得文學學士及碩士;之後轉往愛丁堡大學修讀,得道學學士學位。再往劍橋大學,於一九八一年獲哲學博士,即返港事奉。八一年至八七年間在中文大學任教,之後便全時間從事研究和寫作,主領專題講座,並於主日在各教會證道。
ISBN:9627409081
出版社:卓越書樓
出版日期:1991-3-1
頁數:262頁

Updating Order Details
Please do not refresh or navigate away from the page!